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54名志愿者成功捐獻器官。
1月29日,2023年我市第1例器官捐獻者李小明(化名)成功捐獻3個大器官,讓3人重獲新生。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54名志愿者成功捐獻器官,使超過460名患者獲得了新生。
器官捐獻是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和合法來源。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器官捐獻志愿登記人數超過450萬人,捐獻器官13萬余個。雖然我國年捐獻與移植器官數量已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每年我國約有30萬人仍在等待器官移植,而僅有2萬多人能獲得器官移植機會,器官移植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
由于受“入土為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思想觀念影響,捐獻親人遺體的有用器官去救治他人,讓許多人在情感上一時還難以接受。所以,許昌市紅十字會不斷加強對器官捐獻的科學宣傳,讓更多人了解、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讓更多人加入器官捐獻志愿者行列。每年,許昌市紅十字會都組織志愿者和捐獻者家屬參加河南省紅十字會舉辦的緬懷紀念活動,通過集體默哀、敬獻鮮花等儀式,緬懷和致敬遺體、器官捐獻者及其行為,讓人體會到如果將離世親人有用器官捐獻,實際上是使親人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到延續。
“器官捐獻,生命永續,每一位捐贈者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或許我們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但遺體、器官捐獻會擴寬生命的寬度、厚度和高度。器官捐獻、移植成功的那一瞬間,無論對捐獻者還是受捐獻者,都彰顯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都延續了人‘第二次生命’的開始。”許昌市紅十字會副會長崔獻勇動情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