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子里的“熱心腸”
今年35歲的陳元是中國電信許昌分公司的一名工程師,也是大家口中的“熱心腸”。在陳元看來,自己的“熱心腸”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陳元的父親,在他們當地是出了名的“老好人”,這讓陳元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一直堅持著“能幫就幫一把”的原則。
雖然忙碌的工作占用了他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但在忙碌也阻擋不了陳元那顆熱愛公益的心。從2007年開始第一次無償獻血,一路堅持獻血16年。

陳元說:“我都是算著日子去獻血,只要6個月時間一到,我立馬就挑時間去獻血。但還是會因為工作錯過。每次獻完血我都看看墻上的獻血排行榜,真希望自己也能上榜,奈何工作忙碌,獻成分血時間有些長,我很難有時間。”
除此之外,陳元的愛人在一家福利醫院工作,醫院里有很多需要幫助的兒童,陳元和愛人經常會給醫院的孩子提供衣食方面的幫助。陳元說,他看不得這些可憐的孩子,雖然自己能力有限,但他愿意付出自己時間、精力來幫助這些孩子。
要說為什么陳元想幫助別人,他自己也說不出來,可能就是從骨子里流露出來的“熱心腸”,從心底里生出的善良,他愿意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哪怕這份幫助很微小,但他相信這些小的善行也會積累成能真正幫助他人的大愛。
疫情期間,沖鋒在前
參加工作十多年里,陳元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本職業務能力出眾,多次在省級、市級比武競賽中獲得一等獎。
三年疫情期間,陳元看到在抗疫前線的志愿者們,多次想加入到志愿行列中。由于工作崗位的特殊性,陳元無法參與抗疫前線。但陳元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抗疫貢獻一份力量。
疫情期間網絡需求量激增,為保證市民網絡暢通,陳元不畏辛苦,幫助學生、老人等困難群體解決網絡故障問題。2022年5月,疫情突發,感染人數激增,剛從獻血小屋走出來的陳元接到公司領導的緊急通知,許昌某方艙醫院準備接收病人,需在當晚12點前完成網絡設備安裝。當晚如果不能安裝完畢,場地人員隨時都有感染和行程碼變紅的風險。作為技術骨干的陳元,不畏被感染的風險,義不容辭地趕赴現場,連續工作近12個小時,在當晚11點多順利將網絡設備安裝并調試完成。
據陳元回憶,他們走出方艙的時候,運送病人的車輛已經到達門口,當天的工作相當于正常情況下5人3天的工作量。陳元說:“當晚進入方艙的很多是高中的學生,他們需要上網課,備戰高考,如果沒有網絡的話,他們的學習都成問題,為了這些孩子,我說什么也得把網絡安裝好。”
照亮別人的路就是璀璨自己的人生
2010年,陳元在獻血時看到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宣傳頁,盡管是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但想到有機會挽救一個人的生命,陳元當即就加入了。用陳元的話說,“只要是好事,我都愿意做。”
當2022年10月,陳元配型成功時,他二話不說就同意了捐獻,甚至電話中工作人員還沒介紹完,陳元就直接同意了。當時的他心里只想著要救助這位血液病患者。

隨后,陳元在網絡上查詢了很多有關血液病、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方面的知識。陳元說:“當我在網絡上看到那些血液病患者的情況,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心里很不好受,真的想幫助到他們。”
在陳元的積極配合下,捐獻流程進行地十分順利。他的捐獻,也得到了單位的高度重視,在陳元赴鄭捐獻前,單位為其舉辦了隆重的歡送儀式。
陳元感慨說:“希望我的捐獻能幫助患者脫離病痛的折磨。但我深知,我的力量還太渺小,遠遠不夠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真心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行列,幫助那些等待生命重啟的患者。”

許昌市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崔獻勇到采集室看望捐獻者陳元
陳元想對患者說:“生命有裂縫,陽光才能照進來,沒有永恒的黑夜,只有未到的黎明。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起起伏伏才是常態。無論當下正經歷著什么,都要調整好心態繼續努力,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