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是中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512防災減災日簡介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復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災害損失日趨嚴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的大地震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難以愈合的心靈創傷,堪稱國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災難。災害發生后,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眾志成城、抗震救災,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與堅強。2008年6月,有政協委員提議,為表達對災害遇難者的追思,增強全民憂患意識,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有必要設立“防災減災日”或“中國賑災日”,借此表達對地震遇難者的紀念,弘揚團結抗災的精神。2009年3月2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發布消息,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國家設立“防災減災日”目的是有利于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有利于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的普遍增強,有利于推動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廣,有利于各級綜合減災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設立全國性的防災減災日,既順應了社會各界對我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也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防災減災日的圖標以彩虹、傘、人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韻意著美好、未來和希望,傘的弧形形象代表著保護、呵護之意,兩個人代表著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兩人相握之手與下面的兩個人的腿共同構成一個“眾”字,寓意大家攜手,眾志成城,共同防災減災。整個標識體現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之意。
必須牢記的防災知識
遇到突發災害的時候,
應該怎么做?
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家中遇險如何應對家中遇險?
煤氣中毒:
注意防范,不要使用直排式熱水器,保持室內通風良好。一旦出現頭暈、胸悶乏力等癥狀時,應立即撥打120,并盡快開窗通風,或者到室外空氣流通的地方,如果呼吸停止,應立即為中毒者做人工呼吸。
觸電:
發現有人觸電后,應火速切斷電源。可同時利用木棒、皮帶、橡膠制品等絕緣物品挑開觸電者身上的帶電物品,立即撥打120及報警求助電話。如觸電者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未切斷電源之前,搶救者切記用手直接拉碰觸電者,這樣會導致自己觸電受傷。
雷電:
關緊門窗,遠離金屬門窗,和電源插座保持距離,更不要待在陽臺。
不要觸碰水管、暖氣管、煤氣管等金屬管線。如果房屋沒有防雷裝置,不要使用電腦、電視、電話。
臺風
如何應對臺風的來臨?
臺風是一種熱帶氣旋,指發生在熱帶或者副熱帶洋面上急速旋轉的低壓渦旋,常伴有狂風、暴雨和風暴潮,具有很強的破壞性。
應急措施:
(1)在臺風來臨前,不要出門,以防被砸、被壓、觸電等不測;要搬移窗臺上的花盆或者其他懸掛物品,及時加固室外容易被風吹動的物體。
(2)不要去臺風經過的地區旅游,更不要在臺風影響期間到海里游泳或者駕船出海。
(3)在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的人員要停止作業,在危險地帶工作的人員要及時撤離。
(4)住在低洼地區和危房中的人員要及時轉移到安全住所。
(5)經過建筑工地時最好保持距離,防止被風吹下的墜物砸中受傷;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可能有折斷風險。
(6)如遇必要情況出門,出行時請注意遠離門窗,更不要在大樹下躲雨或停留。
暴雨
如何應對暴雨?
暴雨,特別是大范圍的大暴雨或者特大暴雨,往往會在很短時間內造成城市內澇,使居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損失,對城市交通也會帶來重大影響。
應急措施:
(1)預防居民住房發生內澇,可因地制宜,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或者堆砌土坎。
(2)室外積水漫入室內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3)在戶外積水中行走時,要注意觀察,貼近建筑物行走,防止掉入地坑、沙井等。
(4)駕車經過深積水區,應盡量繞行。
雷雨
如何應對雷雨天氣?
雷雨天氣常常會產生強烈的放電現象,如果放電擊中人員、建筑物或者各種設備,常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應急措施:
(1)注意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
(2)關閉家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入侵。
(3)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如果無處躲避時,應盡量在低洼處躲避,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的高度。
(4)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桿、廣告牌等。
(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劃船等水上活動。
(6)如果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靠近,以防被雷電擊中后電流互相傳導。
(7)雷雨天氣在戶外,不要使用手機。
(8)對被雷電擊中的人員,應立即采取心肺復蘇法搶救。
洪災
如何應對洪災?
洪水是指由于暴雨或者水庫潰壩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劇上漲的自然現象。
應急措施:
(1)留意天氣預報,提高警惕,在洪水到來前撤離。
(2)若來不及撤離,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臺等地轉移,或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墻等高地暫避。
(3)如暫避地已不安全,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箱子、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在水上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盡可能抓住固定或能漂浮的東西。
(4)逃生時要向行洪道兩側快速躲避。千萬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離,防止觸電。
(5)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盡快與防汛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用手電筒、哨子、旗幟、鮮艷的床單、衣服等工具發出求救信號。
(6)洪水過后往往伴隨疫情發生,應注意做好防疫工作。
地震
如何應對地震?
地震是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引起地球表層的振動。破壞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地震災害。一般震級大于5級的地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地震災害,通常稱為破壞性地震。
應急措施:
(1)高層樓撤下,電梯不可搭,萬一斷電力,欲速則不達。
(2)平房避震有講究,是跑是留兩可求,因地制宜做決斷,錯過時機諸事休。
(3)次生災害危害大,需要盡量預防它,電源燃氣是隱患,震時及時關上閘。
(4)強震顛簸站立難,就近躲避最明見,床下桌下小開間,伏而待定保安全。
(5)震時火災易發生,伏在地上要鎮靜,沾濕毛巾口鼻捂,彎腰匍匐逆風行。
(6)震時開車太可怕,感覺有震快停下,趕緊就地來躲避,千萬別在高橋下。
(7)震后別急往家跑,余震發生不可少,萬一趕上強余震,加重傷害受不了。
火災
如何應對火災?
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最經常、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
應急措施:
(1)遇到火災保持鎮靜,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逃生時不可蜂擁而出或留戀財物。
(2)必須穿過火區時,應盡量用浸濕的衣物披裹身體,捂住口鼻,貼近地面。身上著火,千萬別奔跑,可就地打滾,將身上的火苗壓滅,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身處樓上,尋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
(3)進入樓梯間后,確定樓下未著火時再向下逃生。樓梯或門口被大火封堵,樓層不高時,可利用布匹、床單、地毯、窗簾等制成繩索,通過窗口、陽臺、下水管等滑下逃生。樓層高,其他出路被封堵,應退到室內,關閉通往著火區的門、窗,有條件的用濕布料、毛巾等封堵著火區方向的門窗,并用水不斷地澆濕,同時靠近沒有火的一方的門窗呼救。
(4)晚上可用手電筒、白布擺動發出求救信號,絕不可乘坐電梯,也不可貿然跳樓。